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汇萃 >> 正文

学科建设“筑高原 起高峰”系列谈(五)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7-14 [来源]: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进一步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厚植学科优势,突出电子信息特色,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特开展学科建设“筑高原 起高峰”系列谈活动,推出系列报道,每期邀请三位二级学院(研究院)主要负责人,围绕高标准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学科建设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以及非电子信息类学科如何通过“电子信息+”凝聚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学科优势等谈思路、谈举措、谋发展,群策群力,砥砺奋进,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筑高原起高峰。

踔厉奋发 蹄疾步稳 凝练外语特色助力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建

外国语学院院长 姚晓鸣

Q:学院近五年来学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A: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MTI英语笔译)、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跨文化传播)与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涉外旅游)互为支撑,协同发展。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英语专业现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河南省重点立项建设学位点,此外,获“翻译河南”工程特等奖、一等奖等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与河南省委外办共建“河南省知识产权外译研究中心”,积极参与河南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Q: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色?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和特色?

A: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明确“入主流、重基础、强特色”的学科建设路径。围绕“电子信息+”,聚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知识产权英译,全力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为河南省知识产权、文旅文创走向世界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二是建立系统培养、多方共育的翻译人才培养机制。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知识产权出版社等单位共建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深入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

Q:学院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A: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导师数量和能力不足。二是翻译专业导师匮乏。希望学校一方面加大翻译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支持导师到企业行业实践锻炼,学院也将强化导师培训力度。

Q:如何围绕“电子信息+”为学院现有学科发展赋能?

A:依托“河南省知识产权外译研究中心”,把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机遇,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部署,充分运用科技进步成果赋能现有学科,通过技术应用提升翻译技术与现代化水平,加强学院翻译能力建设,有效服务中外交流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Q:如何发挥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

A:加强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翻译企业间的协同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和共赢、深化横向纵向跨界合作、加快融合发展,共同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时代与行业发展要求的跨文化传播人才、翻译人才。

Q:分析学院学科建设现状和发展瓶颈,提出推动学科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A:翻译技术运用能力是当今时代翻译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其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调整翻译专业教育的理念。目前学校翻译技术环境建设刚刚起步,不能满足翻译人才培养的需求。愿我们共同努力,积极面对、拥抱翻译技术,使用好翻译技术,培养高质量复合型翻译专业人才,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做出应有贡献。

推进“电子信息+”学科交叉融合 为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赋能

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赵毅

Q:学院近五年来学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A:建筑工程学院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服务建设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己任,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水利和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2017年,在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验收中,土木工程被评为优秀。2018年土木工程获批第九批河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筑与土木工程(现土木水利)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特色品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土木工程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建设立项单位支撑学科,并开始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9年土木工程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获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3个,省级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7门,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2项。荣获河省级教学成果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Q: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色?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和特色?

A:学院充分利用河南省环境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灾害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绿色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以及河南省力学与工程结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高效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实现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双驱动发展,促进学科实力稳步提升。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了“工程实践型-科研探究型”两层次全类别分别适用于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色育人体系。

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学院继续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创造青年教师成长环境,聚焦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学校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我院传统学科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建设发展,实现学院学科优势特色的进一步发挥,提升专业实力和区域影响力。

Q:如何通过“电子信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为非电子信息类学科发展赋能?

A:学院积极推进传统工科类专业的“电子信息+”升级改造,以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建造,凝练学科方向,开展城市数字孪生、建筑3D打印、超感知工程材料以及智能建造、运维与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开发,以此为契机实现学科建设的全面提升,更快、更好地实现非电子信息类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借鉴国内各高校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土木工程学科建设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构建以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为基干,融合“电子信息+”的学科平台及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推进工程建造技术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的复合技术人才。

勠力同心筑高原 聚焦主业起高峰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 宋长明

Q:近五年来学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A: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是今年5月份在学校学科学院重塑中新成立的学院,学院的主要学科是数学及以数学为核心的相关交叉学科。近五年来,数学学科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转型发展为导向,推动数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梯队成员勠力同心,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应用数学学科获批成为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并实现招生。引进博士12名,建成省级优质课程1门,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科团队成员潜心科学研究,获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0余篇,实现入校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展。

Q:如何通过“电子信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为非电子信息类学科发展赋能?

A:近年来,数学学科的发展一直以交叉融合、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深度融入电子信息学科为目标,聚焦数学算法理论、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推动学科转型发展。数学学科目前拥有的复杂系统的数学理论与技术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其培养方向是数学学科与控制学科的交叉学科方向。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的培养方向集中在控制工程、人工智能,侧重于数学与电子信息学科的交叉,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点的培养方向主要集中在统计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Q:如何发挥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

A: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龙头,发挥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数学学科的主要研究特色包括:一是利用现代数学理论与方法解决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中的相关问题,并将微分方程相关方法应用于图像处理,解决医学图像的分割、配准以及可视化等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关键问题;二是利用运筹、组合数学、图论等方法研究复杂系统的智能优化算法,包括排序问题的计算复杂性和在线算法、针对多代理排序、工件可拒绝排序以及具有前瞻性的在线排序等资源约束方面的研究及应用;三是基于统计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研究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流体动力学等领域的相关问题。数学学科将立足于研究特色,发挥特色优势,从团队建设、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挖潜增能、提质增效,以梯队建设为关键,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为抓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四个面向”,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积累科研成果,以高质量的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讯员 方冬姝)